11-10 饮恨!覃予萱 0-3 桥本,国乒女单伦敦全军覆没
北京时间 10 月 25 日晚,WTT 伦敦球星赛女单 1/8 决赛的中日对决成为国乒女单征程的分水岭。19 岁小将覃予萱在与日本 "攻削女王" 桥本帆乃香的较量中,于首局 11-10 握有局点的绝佳局面下痛失好局,最终以 11-13、6-11、6-11 的比分惨遭横扫,遭遇对对手的四连败。随着这场失利,国乒女单仅剩的独苗杨屹韵在随后的 1/4 决赛中 0-3 不敌张本美和,至此派出 6 名年轻选手出战的国乒女单在本站赛事中全军覆没,创下 WTT 球星赛该项目的历史最差战绩。
这场焦点战的进程堪称覃予萱近期困境的缩影。首局伊始,得益于积极的前三板调动,覃予萱迅速建立 5-1 的领先优势,其正手暴冲与摆短衔接一度让桥本帆乃香的削球体系陷入混乱。但当比分来到 6-6 平后,桥本展现出世界顶尖削球手的调整能力 —— 她通过反手长胶的诡异旋转制造落点变化,将削中反攻的得分率提升至 41%,这种 "守中带攻" 的节奏变化让覃予萱频频出现判断失误。最令人扼腕的是局末阶段,覃予萱凭借一记刁钻的正手直线拿到 11-10 的局点,却在关键发球时选择保守的短球,被桥本抓住机会反手弹击得分,最终以 11-13 憾失首局,心态也埋下隐患。
xc体育,XC-Sports,xcsport体育,XC sports,XCSport官方平台进入第二局,覃予萱虽以 4-2 开局,但未能延续战术执行力。桥本帆乃香加快了削球转换节奏,正手反胶的突击频率显著提升,多次抓住覃予萱扑正手后的反手空档得分。当比分被反超至 7-5 后,覃予萱的进攻开始出现急躁迹象,正手连续性不足的短板暴露无遗,面对桥本旋转多变的回球连续出现下网失误,最终以 6-11 再丢一局。第三局成为桥本的完全掌控局,其削球旋转强度达到每秒 135 转的女子顶级水准,覃予萱的拉冲多次被稳稳防回,而桥本的削中突然反攻则屡屡得手,最终以 11-6 锁定胜局,将对国乒非主力选手的胜率保持在惊人的 90% 以上。
这场失利并非孤立事件,而是国乒女单梯队建设短板的集中爆发。本次伦敦赛,国乒未派出孙颖莎、王曼昱等核心主力,转而启用覃予萱、石洵瑶等 6 名新生代选手以赛代练。但从赛程来看,年轻选手对特殊打法的适应能力严重不足:石洵瑶在 16 强战中 1-3 不敌印度长胶名将巴特拉,纵歌曼 1-3 负于韩国一姐申裕斌,张翔宇 0-3 被早田希娜横扫,仅削球手杨屹韵凭借打法特殊性闯入八强,却仍难敌张本美和的凌厉攻势。这种集体溃败背后,是国内青少年赛事削球手占比不足 5% 的结构性缺陷 —— 远低于日本 17% 的比例,导致年轻选手缺乏高强度特殊打法对抗经验,面对桥本这类 "攻削一体" 型选手时极易陷入被动。

作为国乒新生代中的佼佼者,覃予萱的困境具有典型性。这位 2006 年出生的小将虽在孙颖莎身边耳濡目染,技术提升迅猛,但在与桥本的四次交手中全遭败绩,且仅赢过 1 个小局。技术统计显示,她的正手连续进攻得分率仅为 38%,远低于孙颖莎的 62%,而在摆短、劈长等精细控制环节的失误率则高达 27%。正如前国手侯英超所言,"打削球不是蛮力比拼,而是智慧与耐心的较量",覃予萱在关键分处理上的急躁与战术单一,暴露出年轻选手 "削球智慧" 的缺失。
反观桥本帆乃香,这位世界排名第 11 位的日本选手已成为国乒二线队伍的 "头号克星"。2025 年她对国乒取得 17 胜 2 负的恐怖战绩,除孙颖莎、王曼昱外,王艺迪、钱天一、石洵瑶等 11 位国乒女将均曾败于其拍下。她将传统削球升级为 "攻削一体" 体系,反手长胶制造的强烈旋转与正手反胶的迅猛衔接形成完美互补,在关键分阶段的心理素质更是形成压制气场。值得警惕的是,日本乒协为其打造的特训体系包含 15 名专职陪练与 AI 模拟设备,能精准捕捉对手技术弱点,这与国乒仅 3 名削球陪练且打法陈旧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。
不过国乒在本次赛事中并非全无亮点,覃予萱 / 纵歌曼与石洵瑶 / 张翔宇组成的双打组合成功会师决赛,提前包揽冠亚军,其中前者更是在半决赛中 3-1 击败早田希娜 / 伊藤美诚,实现年轻双打组合对日本顶尖搭档的首次高级别胜利。这种 "单打沦陷、双打突围" 的反差,折射出新生代选手在个人综合能力与战术思维上仍需补强。
随着张本美和、早田希娜与桥本帆乃香占据女单四强三席,日本女乒的集团优势愈发明显。国乒女单的伦敦之败无疑敲响警钟:在主力层尚能保持压制的当下,二线梯队对特殊打法的应对能力、关键分处理的心理素质、战术体系的丰富性均存在明显短板。若不能尽快提升国内特殊打法选手占比、引入专业削球教练、增加高水平对抗经验,未来恐面临更大范围的 "断层危机"。
覃予萱在赛后擦拭球拍时的落寞身影,恰是国乒新生代成长阵痛的缩影。这场 11-10 痛失局点的失利,与其说是技术差距的体现,不如说是成长必经的考验。正如德国教练罗斯科普夫所言,"削球手的把戏被看穿便一无所有",当年轻选手真正参透 "控制落点而非蛮力冲击" 的削球密码,当梯队建设补上特殊打法这堂必修课,国乒女单才能真正翻越桥本帆乃香这座 "旋转高墙"。